讲解碰撞测试之前,我们先来谈谈车辆安全性涉及的几个方面以及一些误区。车辆的安全性大致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
主动安全即主动消除不安全因素,比如安全带未系提醒、ABS防抱死刹车系统、ESP车身稳定控制系统、疲劳提示以及主动刹车等功能,这在碰撞测试中往往属于加分项目,拥有这类功能的车辆会在碰撞测试中得到更高的分数,这也体现了所谓“安全”,更大程度应该是避免事故的发生。
而发生事故后的补救,就体现在 “被动安全”上。被动安全是碰撞测试比较核心的内容,因为碰撞测试本身就在于“碰撞”二字上。
这里大家往往有一个误区:就是车辆本身越坚固,就越安全,所以很多人看见路上撞车之后就以车辆受损程度论安全性,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观点,要知道,所谓“安全”,重中之重是人员安全,只要人员保证,车辆其实无关紧要,尤其是强调“行人保护”的今天,很多厂商对于车辆车头部分的坚固程度是有很大部分退让的,像奔驰、捷豹等取消象征性的“立标”,就是为了行人安全做出的牺牲。
碰撞试验
被动安全主要包含类似安全气囊、安全带、安全车身等内容,这些都是在发生碰撞后最大程度保证乘员安全的结构,在这里要说句题外话,安全带真的是最简单实用的保命装置,开车不系安全带是对自己生命的不负责,再多安全设备也没有用。
汽车侧翻
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如何看待碰撞测试成绩以及选车购车时碰撞成绩对于我们的参考意义。
第一,看测试的适用范围,如果是全球车型,那么无论是最严苛的IIHS还是国内的C-NCAP,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具有参考意义的,不过作为安全性的比较,还是应该选严苛的。而如果是仅仅针对中国市场的,那么只能参照C-NCAP作为评定标准,不同星级选高的,同星级选分数高的。
第二,看失分点,失分之处是否是你在意的,例如C-NCAP的燃油消耗量附加试验,对于安全性影响并不大;而反之如果你是有孩子的车主,儿童安全这一项失分则是你需要关注的。
第三,参看每年的年度安全车型榜单,同样的,国内国外都有的车型参看严苛的机构榜单,没得选的话,C-NCAP也是值得参考的,虽然经常为人诟病,但也是科学的,有标准可依的。
最后,虽然各大机构都努力尽可能模拟现实中的情况,通过各种各样的测试敦促或者说鞭策车厂生产更安全的车辆,但实际的碰撞还是存在诸多变化和影响的,没有最安全的车,只有最安全的人,只有作为交通参与者的你遵章守纪,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无论是驾车乘车或是自行车、步行,都能牢记“安全”二字,做文明的交通参与者,才能真正的安全。
简要介绍了用于汽车碰撞试验的假人。当然,碰撞假人主要用于汽车碰撞试验,通常能够尽可能模拟车辆事故。汽车碰撞试验主要分为正面碰撞、侧面碰撞、后端碰撞和角度碰撞四种。将向你介绍在NCAP进行的正面碰撞试验。NCAP是新车评估计划的英文缩写,是最能测试新车安全性能的测试。新车上市前一般都要进行这个测试。所谓正面碰撞,就是车辆头部与障碍物的直接碰撞。常见的有三种,100%刚性护栏碰撞,40%重叠偏置正面碰撞,25%重叠偏置正面碰撞。
所谓100%刚性护栏碰撞,是指汽车头部与防撞墙完全接触。这种情况主要是检查安全带、气囊等乘员约束系统是否能合理匹配。在发生碰撞事故时,仅佩戴不带安全气囊的安全带或仅佩戴不带安全带的安全气囊不能有效保护乘员。事实上,当发生事故时,对乘员在安全带的作用下向前移动多远以及何时引爆气囊都有严格的要求。与汽车相撞的刚性护栏,一般可以理解为重量不低于70吨的钢筋混凝土砌块。在测试中,前端附有一块坚固的铁板和一块木板。在实际交通事故中,乘员经常遭受很大的冲击惯性,导致头部和胸部严重受伤和死亡。
这种碰撞与上述碰撞有三个不同之处。一种是在防撞墙前端安装蜂窝铝块。蜂窝铝的刚度类似于汽车前端的平均刚度,因此可以近似模拟为驾驶员看到前面有汽车行驶时撞到方向盘,两车部分错开的碰撞情况。汽车相对于蜂窝铝块偏置,偏置量为40%。碰撞速度不同,是64km/h。主要用途,主要用于评估前端碰撞能量吸收装置对乘员保护的有效性。它模拟了两辆车相撞的基本形式。
在这种碰撞模式下,车辆的一侧参与碰撞,但车身的变形会导致前部零件侵入驾驶室,严重影响乘员的安全。因此,这种碰撞类型也是美国-NCAP、E-NCAP和C-NCAP的皇家测试项目。既然提到正面碰撞,那就有必要提一下2012年美国-NCAPIIHS新增的25%重叠偏置正面碰撞。25%重叠意味着试验车辆和刚性护栏之间的重叠率为25%。该试验要求试验车辆以64公里/小时的速度撞击1.5米高的刚性护栏。该试验比40%重叠偏移正面碰撞更严格。主要目的是提出更高的碰撞试验条件,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设计,保护乘客的安全。
近日,东风日产天籁在一项碰撞测试中,发动机底部突然起火,工作人员见状立刻将火扑灭,没有造成更大的损失。这样的意外并不常见,也将汽车一直以来的安全问题又搬上台面。对今后的汽车研发制造是一次很好的禁醒,厂家之后的研发势必会将汽车的安全性放在第一位。
汽车的出现,极大的改善了人们的出行,给人们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从第一辆汽车发展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这一百年之中,汽车被不断的改进升级。虽然汽车的出现对人类造成了很大的帮助,但也带来很大的问题,这其中,安全性当属重中之重。
在社会上,汽车已经是我们随处可见的交通工具。各个品牌、各个系列、各个价位的汽车层出不穷。生产厂家每年都会推出每个品牌升级版的汽车,但他们绝大多数都只是在汽车上增加了一些功能,最应该注意的安全性在一些汽车上非但没有被重视,还出现缩水的情况。
此次东风日产天籁在测试中出现的这一意外,给这些厂家狠狠的上了一课。如果汽车连最基本的安全都保证不了,那加入再多新的功能和技术又有什么用呢?没有了安全,其他一切都是子虚乌有。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警示。在选车时,一定是将安全放在第一位的。为了安全,就算失去一些华而不实的功能也绝对值得。
汽车的研发,始终要将安全性放在首位,这是任何人都不能改变的。现在出现了许多评测机构,他们就是为了测试汽车的安全性而生,这是有非常积极的意义的。对于汽车安全,是一个经久不绝的话题,作为厂家,要努力研发出绝对安全的汽车和技术,作为消费者,也要对此进行监督。只有每个人都行动起来,才可以让汽车变得越来越安全。
神户钢铁造假是2017年爆出来的事件,当时对日本制造业有一定的影响。至于为啥使用神钢造假材料制造的日本汽车在美国IIHS碰撞试验中可以长期取得优秀成绩.
至于神户制钢造假的问题当时大概了解过,据说主要涉及的是铝制品和铜制品,而这些东西在家用车上很少用作车身结构件。所以对车身强度可能不会造成太大影响,我觉得这是一个原因。
消费者集体诉讼,主管部门和法院的严肃处理,日本车是在美国市场交了不少学费的。所以在它的老家敢钢材造假,鞠躬的高管一排排,土下座也行。
你不能说316钢在硬度上和904钢差不了多少就否认造假,因为其其他性能并不相同,成本也不相同。至于说汽车可以长年在碰撞测试中取得好的成绩,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大众公司旗下汽车品牌有兰博基尼、布加迪、宾利、保时捷、奥迪和大众等汽车品牌;丰田公司旗下拥有雷克萨斯、丰田、斯巴鲁、大发、日野和塞恩等汽车品牌。日系车的设计理念就是吸能,在很多的日系车中都没有配备后保险钢梁,他们的设计整个后备箱就是溃缩区,而在C柱与后轴之间设有高强度刚性材料
碰撞测试的目的,就是在尽量相同的条件下,评价各款车的安全表现~当然安全碰撞标准本身是否公正、是否能最大程度模拟现实情况,同样是很重要的.
其实很多网友都会抓拍一些看似很弱的车撞赢了强大车的照片,但实际上,碰撞的位置决定了碰撞的结果,每台车的外观都是曲线的,碰撞位置稍有变化,碰撞后的效果都不一样。
如若不然,不同品牌的车来进行对撞,相信没有一个品牌愿意做垫背的。就比如在14年年初的时候,德国柏林发生了一起豪车事故,一辆法拉利458 Speciale与一辆smart相撞。
汽车碰撞测试真的有用,因为在碰撞的过程当中他会集合力度的大小和材料的不同来测试。测试以后再检测材料的损坏程度,如果材料硬度或者是其他的性能不达标,那么就会在后边的测试材料中增加它的硬度和性能。直到达到理想中的目标为止。然后呢,再把这些测试过关的材料用在我们的车上。这样就可以增加我们汽车的安全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现在几乎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汽车。但是对于汽车公司来说,一辆新车在上市前需要经过什么样的测试呢?
一辆合格的汽车首先必须满足风洞测试的一系列要求。当然,这里的风洞并不只是一个吹风的 "洞",而是一个完整的测试项目。风洞实际上是一个封闭的环境,里面巨大的风扇可以使巨大的气流穿过汽车的表面,通过对一些参数的分析可以得到汽车的风阻系数,由此可以知道汽车在正常行驶过程中的阻力大小;阻力越小,就越省油! 当然,风洞还可以模拟雨、雪或其他高、低温天气条件,进一步了解车辆的性能。
汽车旁边就是碰撞试验,汽车碰撞试验是评价安全性能最基本、最有效的方式,它从乘员保护、交通事故再现的角度出发,分析汽车的运动和乘员在碰撞前后的状态和损伤,并在此基础上改进车辆的结构安全设计,它也是雪橇碰撞模拟和计算机模拟计算实验研究的基础。
碰撞试验可以帮助每辆新车测试它的耐撞性,人们可以用它的分数作为参考,看看汽车是否安全。在碰撞测试中,测试假人会受到许多碎片的影响,使测试人员能够捡到参数。汽车的被动安全性能将不断提高,交通事故死亡率也呈下降趋势,但汽车碰撞造成的伤亡率仍在所有事故中占有较高比例。除了材料和技术的进步外,碰撞测试项目也有助于提高安全性。
碰撞测试的分数确实反映了身体的一些安全数据。然而,因为汽车公司多年来一直在摸索碰撞测试的内容。他们为了取得好成绩,会专门加强测试位置,至于后期的测量会不会和测试一样强,谁也不知道!所以,汽车公司在测试过程中,也会有一些问题。
因此,车辆的安全问题,还是需要我们综合多种因素来参考。因此,车辆安全的问题,还是需要我们综合多种因素来参考。
发表评论